CN
  • EN
  • 关于我们+
  • 临界活动+
  • 临界产品+
  • 临界视野+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 黄靖教授接受深圳卫视《决胜制高点》节目连线访谈 讨论舒尔茨日本之行和俄乌战事等相关问题
    2023-05-10

    编者按:

    临界咨询联合创始人、上海外国语大学特聘教授黄靖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国际关系室主任赵晨,德国波恩大学全球研究中心主任政治学和国际关系学终身讲座教授辜学武在线接受深圳卫视《决胜制高点》节目访谈,就德国总理舒尔茨访问日本、俄乌战事长期化等问题进行讨论。临界Transcend对主持人的提问与黄靖教授的回应进行了整理,以飨读者。


    图片


    Q1:德国远在万里之外,中国的发展对于德国来讲,机遇远远大于挑战。为什么舒尔茨要大老远跑到亚洲来,和日本商量如何应对中国挑战?德日走近会给本地区以及整个国际格局带来什么影响呢?

    黄靖:这次会晤表面上好像无所谓,而实际上是看得非常紧的,实际上是美国。因为美国知道,日本和德国不仅是两个二战战败国,而且是始终处于美国高度关切之下的国家,也是美国在西方经济阵营中两个最强的国家。如果这两个国家失控,或者不听美国的,对于美国来说打击和损失相当大,但是又不好公开说。所以就造成了目前这样舒尔茨到日本访问,美国从主流媒体到官方机构都不报道也不说。这恰恰是美国利益所在而美国保持静默,这种表现本身是很值得玩味的。


    Q2:对于舒尔茨日本之行,很多评论都认为反映出德国对中国的态度发生了转变,您怎么看待?

    黄靖:这个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因为中德之间和俄德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完全不一样的。俄德经济没有互补,实际上是德国完全依赖俄罗斯的能源;中德经济可以互补,双方可以互通有无,而我们看到德国最近在华投资是增大而不是减少。现在德国有一种情绪,从某种意义上,是愤怒和恐惧的结果,不是理性的结果。所以我们不能因为舒尔茨到日本访问一次,就得出结论说德国要跟中国拉开距离。第一这是不可能不现实的。第二,这样说也是不理性的。我们知道俄乌战争爆发以后,舒尔茨跟习近平总书记通过电话;再次,我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舒尔茨亚洲之行不是背离了所谓的“中国优先”政策,而是想和日本协调,在战略上进行协调步骤。


    Q3:西方重型武器开始进场,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已经表示,乌克兰危机有可能演变成一场世界大战,那么这种危险是否正在加剧?

    黄靖:我们说向乌克兰提供重型武器,要搞清楚提供什么样的重型武器,我们关注的所谓重型武器属于三类:第一类,主战坦克,可以用来冲锋陷阵,这是最要紧的;第二类,机动能力相当高的重型火炮,比如自行火炮;第三,能够用于制空权的飞机和武装直升飞机。这才是真正的重型武器,之所以重型,在于可以在枪林弹雨之中打进攻战,压制对方,保证自己的部队攻上去;如果这三类重型武器,主战坦克,自行火炮和作战飞机没有向乌克兰成建制地提供,所谓成建制就是成旅、成团、成营供给,我想俄罗斯是可以保证战争不升级的;但是如果成建制地向乌克兰提供这三类重型武器,那问题就非常严重了。


    图片


    Q4:在欧洲各国当中,德国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是最深的国家之一。德国虽然承诺会逐步降低从俄罗斯进口能源的比例,但在短期内难以与俄罗斯切割,那么德国最终是否能够摆脱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

    黄靖:现在生产能源的国家就这么几个地方,一个是伊朗,伊朗有伊核协议问题,欧洲不可能从伊朗买能源,即使买了也没有管道运输。第二是中东,而中东的能源,传统上是供应亚洲和美国,即便可以用,中东能源要运输过去也很难。第三,是美国。美国要运到欧洲,而欧洲需要量最大的是天然气,美国天然气只能液化了以后才可以运过去,而这是非常昂贵的。所以现在替代能源,一个最好办法就是找到现在能够替代的产地,所以在可见的将来要完全取代来自俄罗斯的能源,对欧洲来说是个很难、不可能实现的任务,所以欧洲难就难在这里。


    Q5:俄罗斯正在积极准备5月9号的红场胜利日阅兵,而俄乌战事仍然没有结束的迹象,那么俄乌冲突真的会长期化吗?

    黄靖:我觉得俄乌冲突很有可能会长期继续下去,因为几个主要的参与者,都没有结束战争的愿望。首先是美国,美国是铁了心地要把这个战争持续下去,想要通过战争耗垮俄罗斯,同时控制欧洲;对于俄罗斯来说,普京也没有办法接受一个没有取得胜利的结果。而且普京现在还有另外一个打算,即通过长期战争,他很可能在胜利阅兵式以后转攻为守,采取防守的姿态让西方来攻,这样他可以耗下去,目的之一就是想叫美国和欧洲的矛盾暴露,因为战争持续地越长久,对俄罗斯的制裁也就不能结束;不能结束,欧洲就要不断地流血不断地输出、不断付钱,现在法国一些国家已经出现了反战情绪,那么他想通过这个来暴露和加剧美欧之间的矛盾,所以这些交战方都不想停下来。

    X